滚石(1990)
1989年,陈升在从制作人和音乐人换位成歌手后,分别发行了专辑《拥挤的乐园》和《放肆的情人》两张专辑,不佳的销量再加少人问津的口碑,使得当时的“滚石唱片”在背负很大市场压力的情况下,希望陈升能顺应大流并在下一张唱片实现一些市场上的突破。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才有了陈升和工作团队冲突的一幕。陈升没有错,做为一个音乐人,就应该坚持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。“滚石唱片”也没有错,做为一个公司,出唱片虽然可以饱含很多种过程内容,但如果没有终极的赢利目的,那么一切都是扯淡。况且对于当时的“滚石唱片”来讲,在人文和商业方面其实也已经做了最大程度的折衷,于是才有了张艾嘉、罗大佑、潘越云、周华健和赵传等歌手销量与口碑的双赢。而“不争气”的陈升,恰恰是当时“滚石唱片”做为主力推荐歌手中,混得最灰头土脸的,这也就难怪公司高层会在当时对陈升的音乐看不顺眼。 幸好,做为资本家的“滚石唱片”还是尽可能做到了耐心与宽容,这也才为璞玉陈升提供了更多雕琢的时间。可以说,《拥挤的乐园》和《放肆的情人》做为陈升最早的两张唱片,虽然为他后期的创作奠定了最初的音乐风格,但是那些过于直白的文字和面对面接触的视角,还是让他音乐激情有余而老辣不足。而流行、摇滚加民谣混杂的作曲方式,也因此削弱了他独特个性的棱角。直到这张《贪婪之歌》开始,这一切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转变。 《贪婪之歌》与前两张专辑相比,最大的进步之处就在于,陈升改变了以前近焦距的创作方式,而改用了长焦距。用更旁观者的观察,以一种角度里阴狠狠又歹毒的眼神,来为创作者和世界,人为的创造一种更强的空间纵深感,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,其实也就是这种意思。同时,做为专辑的整体性来讲,这张唱片也要远比之前更为出色,“歌颂”城市贪婪特性这个主题自始至终控制住了唱片的主题,即使偶尔的情歌,也因为有了这条主线,而自然而然的生出了一种深层的含意。虽然有人说,一张流行歌曲唱片就是几首好听的歌的叠加,但这完全是一个很错误的观念。一张优秀的专辑更应该是一个整体,而非单曲的集粹,一个优秀艺人的专辑更应该是由若干短诗汇成的长诗,而非有一搭没一搭的煽情。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么多具有商业敏感的流行音乐制作人,为什么总是要把概念输入偶像歌手专辑的重要原因,当然这种纯粹人为的逻辑性梳理甚至是制造,和陈升这样纯天然内在的音乐逻辑线条相比,自然已经是相去千里了。 最终,“滚石唱片”将整张专辑最棒的一首具有流行潜质的歌曲《然而》放到了专辑首位,而不是用可以呼应主题、辐射全局的《贪婪之歌》开场。好在问题不大,而作品中最为精髓的一句“I Want You Freedom,Like a Bird”,亦是当时陈升对那位拍桌子同事所做的回应。整首歌曲少了两年前那首《责任》副歌时的狰狞与凶狠,却在更淡定的旋律中,凝聚出爆发力更强的回味空间。还是没流行?没关系,支点已经找到,于是也自然有了下张专辑《私奔》里那首让升歌凤凰涅磐的《把悲伤留给自己》。 《贪婪之歌》、《夜奔》、《马兰姑娘》和《愤怒与童女之舞》则是构成整张专辑概念性的主要框架。出发点很简单,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和对立,而陈升在这里俨然是用一种诗人的胸襟,将这个主题处理得意气风发、翻江倒海。在这种创作状态中,他又不断加入此前已经多次涉及的乡愁,以及欲望、挣扎、无奈和困惑等素材,并尽可能的以文带乐,忽略曲风对作品的桎梏,从而初步确立起自己亦醉亦醒、轻舞癫狂的风格。 专辑末尾的两首小曲子《无言》和《嘿》同样精彩,后者深蓝色的吉它配上诗朗诵,为整张专辑找到了最好的理想归宿,而文字部分亦在再充实后,成了未来《别让我哭》的创作线头。前者则在肆意的低吟浅唱中,依稀传递出高山族民歌的韵味,以及由这种韵味而触发的歌者创作之根、理想之根。何谓音乐的民族化,这就是,而音乐民族化的最高境界也正是像陈升这样,将乡情揉碎了融到血液里,而不是靠嘴宣传出来的。 陈升没说,因为他还“怀疑这世界上有文字可说明”? 01. 然而(你不会知道) 02. 贪婪之歌 03. 夜奔 04. 马兰姑娘 05. 脱轨 06. 半生情 07. 愤怒与童女之舞 08. 小王子 09. 无言 10. 嘿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