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声像(2015)
十年,崔健终于掏出了他的新专辑《光冻》。
若换做别的歌手,通稿或文案里免不了“教父回归”、“苦盼多年”、“扛鼎之作”、“终于等到你”、之类的陈词滥调。崔健当然犯不上。可《光冻》发行大半个月,未见媒体大幅报道、歌迷顶礼膜拜,零散的一些乐评里,要么是直言不讳的批评,要么是形色暧昧。崔健本人此刻活跃在电视上,这一行径也并未对《光冻》起到太多的帮助,反倒成为了把柄——教父怎么也成了真人秀帮凶?
我深深地怀疑,到底有多少人认真听了《光冻》。
在华语流行乐的坐标里(大家都不爱听这话,我懂的),崔健一直是大步领先的。这个国家刚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,崔健提前摸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,用红布蒙着眼,走入良夜;在大众追逐旋律的时候,崔健用《解决》、《飞了》再一次实现超越;当英伦摇滚、流行朋克开始成为年轻人中的时尚,崔健从说唱、电子乐、中国传统民乐中淬炼出他的专色,把一众摇滚听众甩到了后头。十年了,我们都很好奇,崔健能带给我们哪些挑战性的听觉体验时,却发现,《光冻》原来是一张并没有“新意”的专辑。
对《光冻》最集中的口诛笔伐,莫过于认为,崔健又回到了90年代他曾经走过的那些老路。我的朋友Sean如此评价:“蓝调乡村民谣电子的用法,分别都追溯到九十年代以前。虽不旧,但不新,也无法代表年轻人的先进生产力。加上主唱演歌一样的vocal处理,最后专辑变成了乡村蓝调信天游演歌mix,其实很好玩。只是,这种演绎和动不动就七八分钟的段落应该抛弃了。”这是极具代表性的看法。重回旋律性的崔健,《光冻》中似乎并没有新鲜东西翻动我们的味蕾:《光冻》里由吉他的小调式弹拨,再到后面的排山倒海,这不就是《一块红布》?《滚动的蛋》怎么还是用“蛋”作为标志性物象呢?《酷瓜树》这样的放客融合,也是老套路了吧?
但是,但是,这也恰恰是《光冻》最振聋发聩之处。
崔健失语的十年,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全球化浪潮加速跑的十年。中国的城市阶级从无到有,从有到多,除了还没翻过去的墙,五道口、布鲁克林、新宿已没有时差,上班族手里都拿着星巴克,全家都是你家,《To Pimp a Butterfly》把不同肤色的年轻人都酷翻。年青一代的乐迷不会把崔健放在眼里,正如他们根本不会多瞧马路边上的“中国梦”、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一眼,他们的手机里有更年轻、更酷、更容易在朋友圈骗赞的音乐。你必须承认,在中国,摇滚乐已经演变成为年青一代展现个性的标签,以及城市新兴阶级追赶潮流的组成部分(音乐节),它早已失去了最初刀子式的锋芒——而“刀子”这样的隐喻,正是崔健当年的伟大创造。
01 光冻 02 死不回头 03 鱼鸟之恋 04 外面的妞 05 酷瓜树 06 金色早晨 07 滚动的蛋 08 浑水湖漫步 09 阳光下的梦
|